探索城镇化新模式,致力共同富裕
通过政企合作,利用国家土地增减挂钩、棚户区改造等政策,累计投资24.05亿元建设吕艺新镇项目。经过近十年发展,低碳环保、宜居宜业的吕艺镇生态新城已初具规模,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国家级农村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区”获批创建全国特色小镇,山东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
农业工业化
以“公司+基地”模式流转士地7万余亩,涵盖2个乡镇40个村。以食品化、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为途径,贯穿种植、养殖、食用菌栽培、农产品精深加工、饲料加工、土壤改良、生态修复等产业的七类资源循环利用,构建农业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四化”现代农业循环体系。
农民工人化
统筹京博N1N融创院、博兴县农广校等内外资源,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年培训人数5000人次以上,帮助贫困群众掌握合适的技能,吸收为公司产业发展各环节的产业工人,成功转化产业工人400余人,增加农民收入770余万元;同时采用长短工相结合的方式,共计提供1000余个季节性岗位,增加农民收入500余万元。博华生态农业被评为“山东省扶贫龙头企业”。
农村城镇化
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政府关于合村并居、棚户区改造等政策,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规划与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博华佳苑、益仁花园2个新型现代化社区;幼儿及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卫生医疗、养老、物业公共基础设施配套齐全;道路、管网、景观绿化、供排水、电力、通讯、集中供暖、污水垃圾处理等按照智慧城镇、新型社区、地下管廊、海绵城市高标准规划建设。
博华老年公寓
2013年在推进吕艺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投资2亿余元建设专业从事老年人护理、医疗康复、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博华老年公寓占地100亩,共建设13栋养老公寓楼、2栋综合楼,现有服务总床位2206张,供养近1400位老人。目前业务已涵盖养老、医疗护理、居家养老服务、文化娱乐四大领域,设有综合服务中心、护理院、医养康复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对外提供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等服务。
三产融合,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做强一产,改善土地产出
土地集中流转,建设农业生产基地,实现土地的集约化、种养殖的规模化,有效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探索“公司
+ 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发展林下经济,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改变传统养殖模式,打造标准化特色生态畜禽、水产养殖示范园区。
做优二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以微生物技术为核心,以发酵技术为手段,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品转化,延伸产业链条;开发发酵食品和功能性食品;变废为宝,推进秸秆基料化、饲料化利用,秸秆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加强绿色投入品研发,开发农药残留降解等功能型微生物菌剂,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做活三产,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不断整合资源,建设集农业生产服务、膳食方案服务、居住环境服务、科普培训服务、康养旅游为一体的农业综合性社会化服务平台,探索以农业标准服务、技术为输出点的农业运营模式,持续开发高效生态作物种植健康管理全程服务方案,形成精准农业综合立体全程服务体系。
“四化”循环,塑形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通过食品化、基料化、饲料化、肥料化的“四化”利用方式,对农业种养殖及农副产品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农业有机废弃物和初级产品进行高价值循环利用, 形成高效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全方位综合使用 、全过程循环利用”的生态循环绿色发展之路。
资源肥料化循环利用,改善生态环境
“从少到多”开发酵素复合饮品,实现从单一产品售卖到多元产品发力;“从无到有”开发利用林业资源,实现了林叶、林种资源新途径开发应用;“从低到高”通过二次开发,实现低价值农业资源高价值转化。
资源基料化循环利用,培育富民产业
制作菌包,将园林树木修剪枝条、农作物秸秆,运用食用菌生产技术,制备食用菌菌包;发展林下经济,在林下开展食用菌仿野生栽培,培肥地力,促进林木速生;菌渣制肥,食用菌收获后,对菌渣回收处理,制成生物有机肥,再回用到种植业中。
资源饲料化循环利用,减少粮食损耗
对种植及农副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地瓜秧、南瓜秧、海棠果渣、苗木叶片、苜蓿等进行分类回收,加工制备猪发酵饲料。
资源肥料化循环利用,改善生态环境
农业废弃物资源肥料化循环利用车间,年产生物肥20万吨,消耗10万吨秸秆、15万吨畜禽粪便和5000吨旱厕粪污,有效解决博兴及周边秸秆、畜禽粪污利用问题,可减少2140吨颗粒状污染物及11130吨气体污染物的排放。